專家觀點
劉錫誠:“非遺”傳承人的保護方式!
2017-10-12
劉錫誠,男,山東昌樂人。1935年2月生。1957年北京大學畢業。先后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、新華通訊社、中國作家協會、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任職。 1997年退休。歷任《人民文學》編輯部評論組長、《文藝……
創新表達方式 講好非遺故事
2017-09-26
非遺作為一種文化形態,需要與時俱進,更要能動地、創造性地融入當代生活,才能成為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
“喜迎十九大·文脈頌中華”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啟動儀式現場的“舞獅”表演。
……
誰說“非遺”文化一定要發展
2017-09-26
編者按 時至今日,有關非遺保護在當代社會中是發展還是保護,亦或是在保護中發展還是在發展中保護之論調在各種場合、媒體中鋪天蓋地,層出不窮。其中不乏人云亦云者,但也有旗幟鮮明、為中國傳統文化和非遺保護搖旗……
文化遺產保護:應慎用“去粗取精”思維!
2017-09-26
封面圖片: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-成都非遺節 攝影:胡正霖
弘揚傳統文化確實需進行過濾和辨別,不應不加批判地應用于現實生活。然而,從文化保護的角度來說,卻不能唯優秀論,搞一刀切,因為所謂的“優秀”……
孫發成:傳統工藝傳承中的“技藝黑箱”
2017-09-26
根據《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(國辦發〔2017〕25號)》的界定,傳統工藝是指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、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、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制作工藝及相關產品,是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……
地址:浙江省東陽市十字街7號 電話:0579-86643789 傳真:0579-86643789 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6 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技術支持: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辦
浙ICP備12031539號 浙公網安備 33060302000073號
手机赚钱